科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

心血管病理研究室简介

  早在六十年代,武汉医学院(后改名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就成立了肝脏病理、肾脏病理、神经病理及心血管病理四个科研小组,后者开展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性急病死等研究,这个科研小组就是现在的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理研究室的前身。该科研小组负责人邓仲端于1960年4月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举办的动脉粥样硬化训练班,学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和各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1979~1981年该科研小组负责人邓仲端赴德国海得堡大学病理学研究所进修,继续从事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培养方法等研究工作。回国时购回了细胞培养的基本设备,以后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设备完善的细胞培养室,教研室也先后建立了超薄切片室、免疫病理室、大型冷冻切片室,添置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设备,使研究工作得以逐步深入,从动物实验、细胞水平到分子病理水平。目前已能进行细胞的趋化运动实验、斑点杂交、Northern印迹、Western blot、蛋白质电泳转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比较先进的实验研究。

  1986年经学校领导批准成立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属下的心血管病理研究室。该研究室主任邓仲端教授从1984年起先后承担(或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重点项目一项,卫生部科学基金、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各一项。科研内容主要围绕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方面,多次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及1997年在巴黎召开的第11届国际动脉粥样硬化会议上交流,先后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并在Atherosclerosis 杂志上发表论文。科研成果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机制》1993年获湖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12月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该研究不但在有关研究领域取得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人才,先后培养了硕士生14名,博士生13名,博士后人员1名。

  本科研小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王国平教授和阮秋蓉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病理学家邓仲端教授的光荣和传统,在心血管病理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机制和心肌梗死的修复机制上。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科) 
    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3号 邮编:4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