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即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其前身为1907年在上海成立的德文医学堂附属宝隆医院(现在的武汉同济医院)病理学馆。在各级领导的关系和支持下,于2007年由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和同济医院病理科整合而成病理研究所,集病理学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于一体。在同济病理百年辉煌历史中,先后涌现出梁伯强、吴在东、杨述祖、武忠弼、吴旻和邓仲端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病理学家,其中梁强教授和吴旻教授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忠弼教授入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本学科是我国第一批病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于1991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招收学科,1992年被批准建立卫生部呼吸系疾病重点实验室(病理室),1994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入选国家卫健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入选全国临床病理重点住培基地,2023年《病理学》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病理学科现有在岗职工113人,其中教师52人,包括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14人, 绝大多数具有海外留学进修经历;教学辅助及实验技术人员基本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完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1名,中国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副会长1名,是湖北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国家级人才中,拥有“杰青”1人,“优青”1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在临床病理诊断方面,病理科依靠雄厚的人才优势,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临床病理三级医师诊断制度和首诊负责制,亚专科诊断制度日趋成熟,大大提高了临床病理诊断质量。近年来每年完成临床病理活检诊断10万余例,同时承担了全国各地大量疑难病例的病理会诊工作。近几年来建立了高水平的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开展了分子病理诊断工作,为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依据。

病理学科承担了医学院全部的病理学教学任务。《病理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第一主编,牵头编写了《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病理学》的编写工作;作为主编,组织编写了人卫版《高级病理学教程》;作为副主编,参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人卫版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和器官系统整合教材《心血管系统与疾病》,以及人卫版研究生教材《分子病理学》。建立了病理学网络课程——慕课《病理学》,教学效果得到了全体学员的高度称赞,在2020年2-6月间,6.3万学员选修了本课程,为疫情期间全国的病理学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主持创建了同济病理教学网站,将占病理学教学工作50%的所有实习课内容放在网上,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病理,历届学生们均给予了极大的称赞。

目前科研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病理、免疫病理、智慧病理和心肺心血管病理等。

当前,同济病理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上,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们同济病理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济病理学人将进一步加强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团结奋斗,勤奋工作。

坚信同济病理学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科) 
    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3号 邮编:430030